喜忧参半,是最近国内游戏市场的写照。
3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开了新一批通过版号审批的进口游戏名单,既是今年的第一批进口版号下发,也是时隔三月恢复进口版号的又一动作。更关键的是,名单中包含当地市场已经验证成功、取得不菲成绩的“老”产品,如B站《闪耀!优俊少女》,悠星《蔚蓝档案》,冠游时空《冲呀!饼干人:王国》,七酷网络《七人传奇:光与暗之交战》等。
与此同时,伽马数据最新发布了《2023年2月游戏产业报告》,2月国内手游和出海数据继续保持下滑态势,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54.86亿元,环比下降12.11%,同比下降28.40%,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2.39亿美元,环比下降8.76%。
没有版号限制和过去的疫情红利,继续延续2022年的市场低迷是个危险的信号。
停与缺
如果说春节假期结束,春节活动热度衰退以及二月天数较少等,是二月收入环比下滑的主因,接近三成的同比下滑显然无法完全用上述理由解释。
对比1月数据可以发现,2023年1月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76.19亿元,环比增长26.88%的固然喜人,但同比依旧下降20.78%。
当版号放开不再是发展的掣肘,市场表现不足以弥补疫情红利消退带来的影响,收入下滑甚至有攀升的趋势,某种意义上,版号问题可能成为掩盖活力不足的遮羞布。
报告中有两个关键数据或许可以解释2月继续下滑的现象,一方面,2月停运产品数量为近5个月最多,普遍涉及代理协议到期及运营策略调整。另一方面,2月进入过iOS日畅销榜TOP200的新游共5款,为近两年最低。新老产品都出现问题,共同导致2月国内市场同比下滑加剧。
去年Q3游戏价值论提到,出海增长箭头持续遇阻,开拓者们出现疲软,后续接棒者尚未出现,国内和海外遭遇相同的困境,版号限制显然不再是当下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新品受限到新品难产,市场环境压力下,动荡的项目架构和人员调整、朝令夕改的产品方向和策略、谨慎或者说不做大于试错、让他人试错我再学等一系列矛盾爆发,共同加剧了游戏新老交替的问题。
大半年过去回头来看,新老交替的问题仍未妥善解决,老产品的下行乃至停运与新品出头难集中爆发,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品开源能不能解决目前的市场瓶颈问题,需要打个问题。
盛名之下
上周Unity发布的《2023游戏开发报告》表明,用户增长但收入下滑,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共性,新游数量增长但并未拓展市场天花板,企业更依赖产品长线运营,构成了2022年游戏市场的真实写照。游戏寿命整体增长33%,49%的中型以上企业认为游戏发行后最大的挑战是用户留存。
这其实带来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从行业整体的角度来看,过去一年新游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数量的增长未必能维持行业规模的增长。
根据2月报告显示,2月新游首月流水榜TOP5中《黎明觉醒:生机》登顶,预估首月流水超3亿元,二其余产品表现一般,首月流水预估小于1亿元,且均未进入伽马数据流水测算榜TOP200。
个别明星产品与后位者存在鸿沟,3月截至目前《三国志战棋版》首发表现不错,也存在相似的状况。而且从市场表现来看,单靠一两款突出新游也无法冲击现有顶部产品的地位,进而带动大盘增长。
时下进口版号备受关注的也在于此。
由于引进产品存在滞后性,通过二次筛选和市场验证的成熟产品相对无根基的纯新游成功率相对更高,有可能对市场现有固化的格局造成一定的冲击。
但盛名之下究竟“无虚士”还是“其实难副”依旧存在诸多变数。游戏价值论认为,除了考验引进发行方本地化运营的能力,还有部分核心问题需要解决,如这些大多2年以上的“老”产品在玩法和品质上能否被经历洗礼后现阶段的玩家群体所接受(是否需要对应调整);此外由于上线较久,部分核心玩家已经在国际服或者当地服进行了精力和成本投入,在沉没成本的问题上,是否会影响转投的积极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重量级进口游戏上线的最终表现能否帮助遏制收入下滑的态势。倘若效果不佳,也意味着产品侧和用户群体其实存在更多需要深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保持高速增长的企业,更多强调游戏运营和宣发能力,如通过拆解产品特性、深度分析各区域用户心理,密切追踪当地热点话题,从而制定出抓眼球的推广方案等做法。
另一方面,代理本身治标不治本,无论如何还是要坚持自研迭代下功夫。技术浪潮下,游戏团队的技术能力、对于各种工具的熟练运用,企业相关技术储备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最近育碧公布了新的AI工具“Ubisoft Ghostwriter”,由育碧研发部门Ubisoft La Forge开发,可以用来协助创作剧本。育碧表示,Ubisoft Ghostwriter将被用于生成人群聊天和触发NPC台词的初稿,使其叙事团队能够从事较少的重复性工作,专注于处理其他核心游戏元素。
技术突破下的降本增效,游戏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也变现提供了更多的新品试错的机会,来寻找更多符合当前环境的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