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米发布了2021年的Q1财报,根据财报的数据显示,其游戏业务的收入是11亿元,环比增长24.8%。
而如果按照同比来算,小米游戏的同比是下降了26.67%,这是小米游戏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环比下降的情况,在去年的Q3、Q4,小米游戏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9%、1.5%。
在发布去年的年报时,小米游戏将这个收入的下降归纳为“我们与部分游戏厂商的商业条款有所调整”。
直接指向就是去年开始的渠道商和游戏厂商之间关于55分成还是37分成的博弈中小米做出了让步,《原神》也在今年2月增加了小米的渠道服。
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慢慢的让步,接轨Google和苹果的37分成,而再考虑到游戏整体产值规模的持续的上涨,游戏公司的利润应该得到极为正向的反馈。
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在我们看了各大游戏公司2020年的年度财报,以及部分公司在今年Q1的财报,会发现利润上涨的表现并不明显。
在2020年的财报当中,上半年火热的“宅经济”背景之下,各大公司的营收、利润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比如世纪华通在去年上半年的营收为77.68亿元,同比增长12.02%;净利润16.02亿元,同比增长36.02%,扣非后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增长135.29%。
但是,随着下半年的复工复产,“宅经济”的热浪褪去之后,世纪华通在整个2020年的表现中就显得中规中矩,营收的同比增长2%,净利润同比增长28.92%,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8.35%。
类似的情况在各大游戏公司基本上普遍的上演,而到了今年一季度,红利带来的负效应开始显现,在已经公布一季度财报的公司以及公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中,净利润都出现了较大的同比下滑。
世纪华通今年Q1的净利润为5.84亿元,同比下滑27.24%,完美世界的业绩预告则披露教上年同期下降15.19%-19.13%。
而参照游戏公司在2020年整体的净利润表现,我们发现实现在营收超过20亿元的20家游戏公司中净利润上涨的有12家,而如果将金山软件、IGG、中手游这三家通过出售资产或金融资产的公允值变动等带来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去除,以及如腾讯这样的集团性公司不计算在内,真正实现净利润增长的只有7家公司,且增长规模并不大,世纪华通的28.35%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中可以看到,在2020年受惠于“宅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游戏公司依旧出现了净利润跌幅大于净利润涨幅的情况,而参考世纪华通、完美世界发布的今年Q1业绩,我们预测今年这些上市的游戏公司业绩报表当中的净利润一栏会更加糟糕。
与此相对应的是,2020年全年中国游戏产业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0.71%,在今年Q1也同比增长了5.32%。
渠道在降低分成,整体产值规模在上涨,游戏公司的净利润在下降,那么钱到底去了哪里?
二
其中一个重要的流向是投入到了研发当中。
产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20年游戏行业在研发的投入上平均增速达到16.15%。其中,心动公司、创梦天地、电魂网络、祖龙娱乐、三七互娱5家公司研发投入增速分别达到107.03%、70.2%、41.53%、38.85%和35.63%。
重视研发,花大价钱抢人是目前游戏公司的常态,比如游族在刚刚发布2020年年报时CEO陈芳发布了一份公开信,其中就写道了两点“以每年不低于10%的毛利投入到创新类项目的研发和投资;不低于20%的经营利润给到业务团队,并且通过一系列细则条款和过程管理,优化成本和提升人效,”
巨人网络联席CEO吴萌在2020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表示“游戏产业蓬勃发展到今天,靠好产品驱动,好的产品靠人才驱动。现在基本上每家公司都缺人,人才的竞争已经远远大过产品的竞争,在上海就非常明显。”
这当中还可以从侧面两个方面体现,其一是以腾讯、字节跳动、B站为代表的平台性公司开始疯狂的以投资的方式绑定研发团队。
其二是,国内影视特效公司MORE VFX创始人兼CEO徐建在朋友圈中表示,“因游戏行业碾压式的人才掠夺,电影视效行业正面临未来一年之内就无人可用的尴尬境遇”。
加大研发的背后是游戏市场整体的饱和和创新困境之下好的产品越来越稀缺,赢家通吃的效应正在一遍遍上演,缺产品是普遍的常态。
另外,研发投入近1亿美金的《原神》所取得的成功也的确大大的刺激了各大公司在研发上进行相应的投入。
除了研发之外,钱第二个重要的流向是买量,这一点其实在行业内已经成为了共识。
各大公司的营销费用在2020年都呈现了巨大的增长,我们也在和各个游戏公司的交流中得到了一个共识,“流量费用一直在增长,有效流量的成本和后期的收益相比快要达到临界点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2020年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194.6%,其中四季度单季收入181亿,创下年内单季收入新高,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47%,超越直播打赏成为当季收入贡献最大的业务。
众所周知,各大流量平台的流量基本流向了三个方面,游戏、电商、教育。
除了这两大主要原因之外,游戏公司普遍呈现的利润下滑还与头部产品效应进一步增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各大品类当中,28效应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另外,创新类的新公司的崛起,如莉莉丝、米哈游等公司也切下了市场一大块蛋糕。
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出现了下滑,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