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拐点。
从1991年至2002年,网络文学行业结束了漫长而又痛苦的十二年免费阅读。随后,经过十八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以全新的面貌,通过付费阅读模式带领行业走向了鼎盛时期。
今天,时光之轮好似回转,网络文学行业又回到了起点。
免费,还是付费?
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摆在眼前,网络文学下一个十年,还可以释放多大的潜力?在新文创的背景下,网络文学的边界到底在哪儿?
融媒体大势不可逆转,移动互联网红利期结束,用户换代,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平台和作者又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呢?
Z世代崛起,新的创作趋势
从各大平台遍览书名,最为直观的感受有三点,不再含蓄、同人作品增多、二次元。
其背后折射出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现象,用户换代,Z世代用户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核心力量。
社科院发布的《2019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指出,网络文学活跃用户中,95后读者占54.5%;付费用户中,90后占比已超过用户总量的66%。48%的00后表示自己有喜欢的虚拟形象(文学、动漫、游戏等二次元领域的角色/IP),17.2%的00后将虚拟形象当成自己的偶像。
从作者层面来看,95后和00后作者创作网络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常态。2018年,国内网络文学创作者已达1755万。中生代作家崛起,成为网络文学行业的中坚力量,年轻作家也带着新的时代印记将不同风格融入作品中。
毫无疑问,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受众和消费主力军,并且深刻影响着网文内容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发展。
Z世代读者占比过半,更为年轻的作者跻身网文创作行业,所带来的作品和创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其一,同人作品多面开花。飞卢中文网虽然不是头部网文平台,预计日活跃用户在30-60万,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受众集中的平台,以脑洞著称,年轻的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同人作品。
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起点中文网上同人作品更是多不胜数,年轻的作者基于著名的小说、电视剧、动漫等进行创作,如《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同时还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
其二,爽点依旧在,文风大变样。很多习惯了过去那些经典小说的作者,如今创作感到有些水土不服。
过去的创作,从人物塑造、神情动作、心理活动和场景描写等都会着重笔,辞藻甚至极尽华美,对于剧情推进、逻辑性、伏笔等都非常注重。
然而如今符合Z世代用户口味的作品,普遍现象是更直白的平铺直叙,更快的节奏、多爽点,更轻松的阅读感受,有些平台作者已经形成一种开局主角必须碾压诸天强者式的创作。
今年起点中文网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平平无奇大师兄》《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等作品,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文风,从一个第三人的视角,来频频制造爽点,侧面烘托出主角是神仙人物般的存在,充分满足读者的幻想。(俗称舔狗)
其三,新流派滋生,现充感要强。由于Z世代用户表达欲更强,非常具有个性化,因此爱吐槽、写现实、多题材成了Z世代的写作风格,笔者将其统归为现充类。
正因为读者需要强烈的现充代入感,因此作者在创作时带来了一些新流派,比如系统流、慎重流、摊派流、诸天流(万界流)、垂钓流等,脑洞极大。
因此在传统都市、玄幻、仙侠、奇幻和悬疑灵异等题材中,涌现出了不少极具有脑洞的创新作品。比如《我的系统平平无奇》《我真不是大佬》《大数据修仙》《当医生开了挂》《我的老婆是大明星》等,这些作品长期霸占原创风云榜。
其四,移动与语音创作。或许是因为缺乏PC终端设备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年轻的作者已经习惯用手机进行创作,各大平台也推出了移动创作助手App。如阅文集团的「作家助手」、纵横小说在App中植入了「作者中心」、与多家平台合作的「橙瓜」等。
随着AI语音技术程度,语音输入法也成为了不少作者创作时的必备工具,用来解放双手。
其五,自媒体展现与分发。移动创作方式和移动终端的阅读方式,为现在的小说展现带来了新的变化。很多作者为了给到读者一个好的阅读体验,在文章分段时近乎做到了一句一段。
而在小说的分发上,以阅文集团为首的小说平台,开始进行移动自媒体式的推广和分发。阅文集团有某些作品据说在自媒体渠道,月收入已经超过百万级。
能够在自媒体渠道取得好成绩的作品,通常是爽点足、够吸引人,恰到好处的切章和直白快频。
从各个平台对比来看,起点中文网用户尚且能够有限度的接受埋伏笔、节奏相对慢一些的作品,而很多平台,包括近两年兴起的免费阅读平台,开始大量收快节奏、多爽点、更直白、更有脑洞的作品。
Z世代用户的崛起,在一个以数据为唯一评估要素的推荐机制下,作者想要赢得用户,创作方式是时候作出改变了。
从快餐到IP,内容合作趋势
从泛娱乐到新文创,网络小说的边界一直在扩张。小说、动漫、游戏、影视剧作为IP衍生中的重要四个板块,在现今近乎是「一条龙」式生产。
自2014年网络小说版权涨至天价后,在随后的五年时间内,市场对网络小说版权的价值已经逐渐回归理性。有负责网络小说版权的朋友曾向笔者透露,网络小说的版权不好卖了。
笔者从腾讯视频平台电视剧库挑选了2018-2020年一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从上图中不难发现,源自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近乎都是十年前的小说作品(出版作品创作起始时间至少是一年前),其中有一部分作品非网络文学作品。
评分源自于豆瓣,网友的评分偏主观,只能代表市场的反馈,不能完全判定一部作品的实际品质,如《清平乐》这部改编自小说《孤城闭》的电视剧,评分只有6.6分。
不过通过评分,还是能大致反映出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情况,以7分作为评判标准,低于7分的作品,或许是小说本身的问题,也有制作团队/出品方的问题。
比如《斗破苍穹》这部电视剧,问题便是出在制作团队/出品方,「斗气化马」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小说作者天蚕土豆亦是对这部剧极不满意。
那么问题来了,最近十年内爆款的网络小说去哪儿了?为何小说改电视剧成绩这么差?
不可否认,网络文学属于快餐式文学,其特有的快频式创作方式,很大程度上难以让作品得到沉淀,作者为了完成日更三千字、日更万字的任务,很难沉下心来去打磨作品,因此在剧情的逻辑性、连贯性容易出现问题,文学性上更是有巨大的缺憾。
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用户的换代和口味的更迭,导致作者不得不去迎合市场,高频“切”书。
再者,网络文学的题材限制和内容限制,导致在改编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影视剧中,很多效果和内容难以实现。
当然,网络文学的价值不容否定,依然会有一些好作品出来,只不过这数量确实有些少了。
没有好作品,很难谈IP衍生的价值。IP本身,其使用目的并非是粗暴的剥削用户,而在于如何通过更多的衍生作品与用户共同将它形成一种价值认同、文化认同。
最近几年,网络小说平台上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一部电视剧的大火,将会带火一本出版文学。让纸质小说走到线上,这其实是网络文学平台的价值之一,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阅读出版文学作品,从而再进一步进行多边授权改编。
另外,本月刚刚上线的电视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在阅文集团的平台上,发布了同名改编小说,南镇编剧,棒棒冰改编。
这或许释放出一个新的信号,网络小说平台的优质作品获取不再单纯依靠平台原创签约体系下的作者。
由此,笔者作出大胆的假设,未来网络小说平台想要沉淀优质的作品,进一步将其价值升级为IP,与作家的合作方式将会分为两种:合伙制与聘请制。
合伙制基于平台旗下原创体系中签约的作者,继续合作扶持出优质的作品,而在作品的价值判断和流量扶持上,需要更加精细化。
聘请制则是根据热门影视剧、动漫、游戏等文化类产品,聘请优秀的作者、作家、编剧来撰写改编小说/同人作品,如一部新创的电视剧,平台方与出品方勾兑完剧本,敲定合作意向,由编剧完成整本书的创作。
如此做,对于平台在版权商业化和网络文学生态建设为利好,但对于原生网络文学作者而言,挑战一触即发。
零和博弈,死路一条
五一期间,阅文集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中,讨伐声络绎不绝,不少作者向阅文集团发起了「零和博弈」。争论的焦点在于付费与免费、聘请制与合作制,以及版权的问题。
作者与平台之间本是鱼与水的关系,相互依存,合则生,分则亡。
作者是网络文学作品的创造者,读者是与作者、作品对话的主体,而平台是嫁接的桥梁。此三者关系的良性互动,才是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与前提,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合同的目的是约束作者,同时也是基于作者创作保障的证明。合同的制订,应当充分考虑双方的诉求,对彼此提供合理的约束和利益保障。
平台针对不同级别的作者,如白金作家、大神作家、1-5级作者提供了不同的合同,如买断、长约、短约合同,提供的利益保障不同。
此等分级签约原则上来说,在福利保障上方面是比较合理的。
不合理之处在于,普通作者享受最低的福利保障,却承担极不合理的义务。一个普通作者的版权有效期内归属于平台,这便是极为苛刻的霸王条款。
再者,即便版权有效期内都交给了平台,然而平台并未切实的履行好保护版权的义务,网络上诸如臭名昭著的笔趣阁之流,比比皆是。
另外,对于一部内容作品,数据是否是衡量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这一点着实需要商榷。
单纯依赖数据评判,便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不尊重,同时会给平台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作者创作小说开始依赖数据,跟风数据好的作品,抄袭、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
今天A作者写和尚下山,数据表现很好,明天B作者写道士下山,同一个框架,同一个套路。
数据一旦不好,便「切掉」开新书,如此浮躁的创作,又怎能出具有文学性的精品?那些刷量的公司,又该如何应对?
另外,流量的高度集中,作者寡头垄断,导致绝大多数作品无法获得更多的曝光。平台将产品分层、用户分层,将小说流派分层,然而那些遵循经典流派创作的作品,又该如何得到保障?
正如不少作者向笔者表示,如果没有「白金加持」,一些大神作者的作品恐怕早就扑街了。
这便是问题所在!一部数据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具有IP相的作品。
归根结底,过去十八年付费阅读发展中形成的粗放式运营管理已经不适用于当下,亟待进一步深化调整,而平台与作者之间应该重新构建信任基础。
作者需要改变,找回创作的初衷,摒弃浮躁,沉下心打磨作品,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平台对于作者的扶持管理、作品的运营管理上应该更加细化。不同级别的作者,享受不同等级的福利保障,那么应该履行不同程度的义务。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价值评估和推荐机制,让作者和作品能够得到更合理的成长。
中国网文市场尚处于发展之中,只有在充分考虑作者权益、商业模式、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并充分使多方实现平衡,网文市场才能充分发展,各方才会受益,否则只会陷于「零和博弈」窘境之中,无法实现真正的共赢。
从国内到海外,全球化创作趋势步伐加快
进入拐点博弈的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步伐正在加快。
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半年增长率达到5.2%,五成以上网民都是网文读者。而根据阅文集团2019年财报显示,平均付费用户相较于2018年的1080万,同比下滑9.3%至980万。
由此不难看出,2019年网络文学用户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免费阅读的兴起。
在未来两年里,随着免费阅读市场格局稳定,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还将保持一波增长,但整体增速依然放缓,用户趋于饱和。
免费阅读平台除了重新洗一遍盗版市场,便是与付费平台争夺既有用户,而纯新增市场的开发空间极其有限。
因此,中国网络文学走向海外大势不可逆,自2018年开始,中国网络文学开始向海外进行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层面的输出。
根据阅文集团2019年年报显示,WebNovel(起点国际)用户访问量大道3600万,向海外用户提供近700部中文译文作品和8.8万部英文和其他本地语言的原创文学作品。
文化相近的国家地区易接受中国内地的中文译文作品,但如欧美、印尼等地区,文化差异极大,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在当地重新建立原创作者生态。
如果国内作者想要作品走向国际,或许要改变创作方式,不再仅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故事变成为国际故事。
简而言之,将中国的「秦王扫六合」写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受众大的「冰与火之歌/权利的游戏」,那么作者和平台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总结
拐点时期,无论是对于网络小说平台,还是作者,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新的机遇。
为此,平台与作者都需作出改变,接受新时代的命题,克服困难,才能让中国网络文学的下一个十年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