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中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避免病毒扩散传播。随之而来的是,在一年一度的春节黄金周,商场、餐馆、电影院、景点等热门消费场所看不到人头攒动的景象。这不由引发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事实上,在互联网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即便足不出户,也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与消费。疫情之下,数字经济正成为保障中国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
以北京市民韩女士一家的生活为例。疫情发生以来,她们全家人基本都待在家中。韩女士通过网购,购买了生鲜水果、日用品等保证家庭成员的吃穿用,闲暇时还在微信朋友圈挑选导购们推荐的漂亮衣服首饰。韩女士的先生则把手机游戏和追剧作为日常消遣。至于韩女士的女儿,按时上网络课程,学业没有落下。
韩女士一家的生活正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2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8%扩大到34.8%,总量居世界第二。此次疫情发生后,数字经济的作用与价值更加凸显。
近期,中国各大电商平台借助供应链优势,调配销售物资,为保障特殊时期的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某电商平台统计,春节假期以来,粮油、方便速食、调味白醋等民生商品需求增长明显。蔬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9倍,肉禽蛋销售同比增长近7.5倍,水饺、面点等冷藏冷冻食品销售同比增长超7倍,民众网购热情很高,生活保障充足。
与此同时,视频、直播、在线游戏、在线教育等产业流量大增,促进了“宅经济”发展。春节期间,几乎所有主流游戏产品的日活跃用户数和用户时长都出现了显著的环比/同比上升。
疫情之下,中国数字经济持续发展,体现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尽管人们为防控疫情避免出门聚餐、购物、旅行和娱乐,但14亿人的大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消费升级趋势仍在继续。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保障了中国人疫情期间正常的生活需求,还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中国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优势,特别是5G、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去年10月,中国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极大便利和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比如,用户只需要几秒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玩游戏时更加清晰流畅,还能更好体验3D视频、AR/VR视频等新形式。此外,在5G技术支持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等将实时获得更清晰的画面和数据。这些高技术为中国人在疫情期间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疫情,中国强大的物流网络和基础设施仍能保障网购商品的输送和递达。自2014年以来,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疫情发生后,不少快递人员仍在正常工作,特别是智能自助快递柜的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中国已有35万组智能自助快递柜投入运营,今年将达到80万组。这一设施有效降低了人员间的接触频次,保障了用户和快递员防疫期间的健康。
当前,中国人还在紧张地与疫情作战,经济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一个巨大的中国市场仍在那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国际锐评评论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国际锐评